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专访叶准徒弟徐锦龙:我手里的这套小念头

2017-08-01 文娱价值官 文娱价值官

文娱价值官解读:

提到咏春拳我们想到的是电影《叶问》。当把咏春拳搬下银幕,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时候,我们看到了真实的咏春拳与电影中咏春文化的区别。面对咏春拳我们会好奇,想去尝试。如果咏春拳成为人人都可以练习的运动方式,在落地传播与商业化上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机会与挑战。

文/翟子瑶

编辑/美圻


“如果徐晓东找你挑战咏春拳,你会接受吗?”


“不会。”徐锦龙说他不会接受这种挑战,在香港咏春体育会叶准师傅身边练了六年咏春拳徐锦龙向记者解释到。


电影《叶问3》中张天志下战书挑战叶问,但在叶问心里,所有都是其次的,只有陪伴妻子是重要的。所以有了叶问和妻子在舞厅里那动人的一幕。周遭是乱起哄掩盖尴尬的徒弟和记者,只有坐在其中的张天志知道,自己颜面扫地,自己下的战书,对方根本不在意。


(徐锦龙与学员们团练场景)


“我们中国的武术,武德是走在前面的,如果是武德的话,以前武术比武是不会公开的,是闭门过手,谁输谁赢都不知道。”徐锦龙说。从今年四五月份开始,徐晓东不断挑衅中国武术界各大门派,电影电视中的擂台赛在现实中上演。 文娱价值官采访到了叶准的徒弟徐锦龙。了解到了现实中的中国武术与咏春拳。


六年咏春拳的修炼,在叶准身边,徐锦龙除了武术,更多的是看到了叶准师傅的心性,他悟出了咏春文化除了武术之外的精神层面,咏春除了是武术的一种之外,更多的是让徐锦龙心态更加平和,处事淡定。比武中的输赢,除了台上的表现之外,另外一层是心态上的比武。


由此他提出了灵性咏春,所谓相由心生,徐锦龙身上透着一种习武之人身上之外的平和儒雅气质。


咏春拳练到第三年,徐锦龙也有过瓶颈期,专注挨打一年,观察思考。在这一年中,徐锦龙与师兄们黐手,但不还手,把注意力放在观察师兄们的动作招式上,观察他们的招数破绽,虽然受过轻伤,徐锦龙说,正是那一年,是他思考过后,进步最大的一年。


来到北京后,徐锦龙希望把咏春拳传播给更多人,让大家不再只是从电影中了解咏春拳。同时要把咏春文化传播到北方,让更多人了解咏春,练习咏春拳。



电影《叶问》与生活中的咏春拳有哪些差别?




关于咏春拳的起源,有很多传说故事,真正可以被证实传播的是从叶问开始。叶问的三部电影,也让我们更多的了解了咏春拳。


在电影《叶问》中,我们看到甄子丹把咏春拳打的神乎其神,以柔克刚。电影中的叶问用咏春拳击败了英国的泰神,让瞧不起中国武术的英国人刮目相看。抗日战争时期,叶问击败了主动挑衅的他的日本人,赢得了中国人的尊重。


“电影拍出来要好看,如果你拍的真实平凡,但是没人看。甄子丹是真功夫,演的很像叶问。打斗的过程把他神化了,叶问没有那么能打,我的理解和看法是,平常人看跟我们看是两回事。在电影里跟真实的情况比,是有些差别的。”徐锦龙解释到。



徐锦龙说:“中国武术真实情况有可能有这种情况,不单单指咏春拳。但是跟泰神去比的话,咏春拳很难去比。 泰神一拳过去可以把一头牛打死,现实中的咏春是没法比的。”


现在多数人停留在电影层面,但是背后有几套拳,没有受过训练的人都不知道。在采访中,徐锦龙告诉记者,电影中的情节的确有神化的部分,咏春拳中不乏有高手存在,或许有击败拳击的可能,但是真正的攻击性并不是电影中所表现的那么神奇。


电影中的《叶问》,我们看到叶问处事时的云淡风轻,从容不迫。有人与他挑战时,他一句:“咏春,叶问,掷地有声中带着文人风雅。”就像徐锦龙谈到的咏春拳,咏春影响他的,更多的是有了处事平和的心态。同样在电影《叶问》中,咏春拳强调快,徐锦龙讲到:“咏春拳的快是真的,咏春拳刚柔并济,如果练得好的话,反应就会快。”我们也看到国外有很多人对咏春拳感兴趣,据徐锦龙介绍,国外大概有两百多万人在学咏春拳。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比武挑战,打擂台的情况出现。在徐锦龙看来,咏春拳在现在更多的是带给人心态上的平和,让人处事更加从容淡定。比武挑战这种情况在练武的人中,开始三年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对于开始学武的人来说,当自己会打的时候,总是想通过比武挑战来证明自己,但是时间久了,遇到的高手越来越多,自然会让自己放平心态,再去专心练武。


“如果你总是跟人家打,时间久了人家就不理你了,也不会跟你做朋友”比武的赢有两个层面,一个是比武把人打倒叫做赢,另一个是精神层面的赢得。"就像奥运会上的冠军和亚军,很多时候冠军和亚军可能相差的并不多,更多的冠军在心态上赢了。




从健身教练到叶准徒弟



在一次咏春拳分享会上,徐锦龙与美国的一位朋友与咏春拳结缘。感受到了咏春拳的魅力之后,加入香港咏春体育会拜师叶准为师。


(徐锦龙与师父叶准)


十年的健身教练工作,徐锦龙感到麻木,后来他选择了咏春拳。徐锦龙谈到:


“健身是西方的文化,缺少中国文化在里面,政府高官,金融CEO,医生等各行业的人我都训练过。开始看到每个人三个月,以及半年的改变会很有成就感。后来我的成就感慢慢降低,麻木到每个人都一样,自己也觉得没意思。”


“另外健身教练吃太多高蛋白的东西,对肝会有影响,我经历过了,这是不健康的,但是对于健美的人来说,他们必须这样做。教练的工作是教会一个人健康,需要平衡,并不能为了增肌而增肌。”


同时,健身在香港已经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供过于求,徐锦龙也明显看到了健身教练发展的天花板。遇到咏春,遇到叶准,徐锦龙有了新的规划。


在叶准身边练了六年多咏春拳之后,徐锦龙在线上开过咏春拳的课,录制视频,线上教授咏春拳。时间久了,有学员要求徐锦龙在线下开课。一位北京的学员告诉记者,她是一位连续创业者,有自己的公司,因为创业,曾经也有倾家荡产的时候,一度没有自己休息的时间。虽然后来公司起来了,但是自己还是很焦虑,精神状态不好。直到结识了咏春拳。她说,从咏春拳的小念头开始再到黐手,通过练习,她的心态慢慢变的平和,这是咏春拳让她受益的地方。


当然,在六年的练习过程中,徐锦龙也出现过瓶颈期。因为经常每个动作要重复练几个月,甚至半年,很多人坚持不下来,觉得枯燥就放弃不练了。徐锦龙练到第三年的时候,他感受到了很难再进步,曾经陷入过想要放弃的时候,这个阶段大概持续了一年时间。在这一年里,徐锦龙找师兄们练拳,但不还手,用躲闪的方式,专注挨打。每天练拳的时间超过八小时。


徐锦龙坦言,总是被打,避免不了受伤,会有轻伤在身上,即使这样,徐锦龙坚持了一年。就在这一年里,徐锦龙说他的咏春有了质的提高。由于专注观察师兄们的招式,徐锦龙思考别人的出拳方式,观察他们的破绽,因为不管怎么打,怎么快,每个人都会有破绽。在专注挨打的过程中,徐锦龙可以不断思考别人的招式,从而提升了自己的功力。


曾经发生在叶准师傅、徐锦龙以及一位外国学员之间练拳的经历让徐锦龙印象深刻,在徐锦龙与国外的一位学员黐手的过程中,叶准打断了他们,问国外的学员为什么要学咏春,这位外国学员说要把人打到,叶准告诉外国的学员:“那你就不对了,学咏春最重要的是心态,如果你学武为打人的话,那你就不用来学了。”由于这段对话是徐锦龙为叶准和国外的朋友翻译的,所以他印象深刻。当然,对于中国的文化,当时那位外国的学员并不懂,徐锦龙为他解释了近一个小时,他还是不懂。后来,那位外国学员就再也没有去拳馆练拳。


徐锦龙说:“咏春拳对我的改变,一 是精神上的提升;二是遇到事情从容淡定,三是心态上的改变让我获益很大。叶准师傅95岁了,在他身上学武功能学到的有限了,但是,他现在的年龄没几个可以向他这样。对我来讲,叶准是一个很厉害的师傅,我们很尊敬他。”


在咏春里有一句话,“念头正,终身正。”如果你心态摆好了,就会学好。



咏春文化从传播到落地商业化需要什么?



关于咏春拳的故事传说有很多,从叶问开始,咏春拳才真正被定义,从佛山带到香港流传下来。叶问的徒弟李小龙赴美读书时,也在美国开设了咏春拳武馆,然而,关于李小龙与叶问,也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代宗师叶问在弟子李小龙入门时断言李小龙“短命”,而后来的事实竟然应验了。就是在他以79岁高龄去世的第二年,李小龙33岁英年早逝。叶问是神算吗?当然不是,叶问的判断是因为他看到了李小龙性格中致命的弱点。


李小龙在武术界取得的成就我们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叶问其实是看到了李小龙的性格缺陷。那就是李小龙过于刚烈,甚至是争强好胜好勇斗狠 。作为中华传统武术,除了搏击之外,更重要的是修行,而不是一味地强烈张扬。无论是谁,如果不能克服这个,他就不能算是一流武术家。


徐锦龙在传播咏春文化中,提出了灵性咏春的概念,他强调心法。稻盛和夫是徐锦龙喜欢的企业家之一,同时他也推荐徒弟看稻盛和夫的《心法》和《活法》。在稻盛和夫的《活法》中提到:“所谓今生,是一个为了提高心修养而得到的期限,是为了修炼灵魂而得到的场所,我认为可以这样说:人类活着的意义和人生价值就是提高身心修养,磨练灵魂。”对于练习咏春拳的学员来说,练咏春的过程,打小念头让自己静下来,心态也变得更加平和。徐锦龙说:“中国的文化在某些方面反而被国外的人运用的很好,自己反而不会重视,我不希望多少年以后,我们自己的文化要让国外的人来传播。”


咏春拳在香港以及南方很多城市传播广泛,但是在北方,咏春拳远不及香港以及南方部分城市流传广泛,大家对咏春文化的认知有限,传播起来相对会费时费力一点。另外,在北京希望广泛传播,场地也是一个问题。徐锦龙说,北京太大,如果有场地限制,可能会吸引场地附近的学员,更远的地方可能顾及不到。但是有固定场地也有一定优势,目前,徐锦龙会倾向于选择场地合作的模式进行分享授课。


目前,徐锦龙的场地是他在北京的工作室,一个简单的二居室,可以容纳少数几个学员,但难以容纳日后更多学员一起练习。目前,每月团练,徐锦龙会与学员选择附近的公园练习。


对于咏春拳的传播,徐锦龙希望的是把咏春作为一种健身房的运动,人人都可以练。同时,徐锦龙也培训高质量的学员,不断修改课程体系,使得达到考核标准的学员可以作为咏春拳教练。另外,在培训课程上,徐锦龙希望培训更多的咏春拳教练。让电影中的咏春走入寻常百姓家,让更多朋友从咏春中受益,感受到我们自己的文化。


同时,我们需要承认的是,目前,咏春拳在北方相对小众,在传播上面临着一定挑战。提到咏春大家会想到电影叶问,或许更多的人停留观影层面。那么,如何在北京以及北方,让大家了解咏春拳,同时找到徐锦龙本人也会是一大问题。在商业模式上,徐锦龙在北京的工作室还需要更多探索。


中国的健身工作室发展到现在也面临着很 52 29127 52 15289 0 0 1222 0 0:00:23 0:00:12 0:00:11 2611 52 29127 52 15289 0 0 1131 0 0:00:25 0:00:13 0:00:12 2809 52 29127 52 15289 0 0 1053 0 0:00:27 0:00:14 0:00:13 2809瓶颈,教练水平参差不齐,销售营销的推广力度改过了教练本身的能力。与其他健身运动相比,瑜伽是接近咏春拳的一类运动,瑜伽在中国的传播是被认可的。瑜伽的中国起源,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传入的。瑜伽虽起源于印度,但其核心思想却在有着同样悠久文明的中国,惊人的相似并在同一时期出现。如果抛开瑜伽来说冥想的话,我国的冥想在公元前5、6百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相关记载比如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庄子的心斋等,都与冥想类似。


或许,咏春拳走进健身房会带来一股清流,但是未来的商业化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徐锦龙与木人桩)


在采访快结束时,偶然一抬头,我看到了他工作室的木人桩,想到电影《叶问》中出现的木人桩,叶问在家里练桩,四周空无一人,彷佛只剩他与木桩相对。徐锦龙有他的木人桩,在一间简单的工作室中,徐锦龙与他的木人桩,一边练武,一边传播他心中的咏春文化。传播咏春有三个原因对自己有意义,使命感,以及对社会有贡献,就够了。看着眼前的木人桩,徐锦龙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